LEEP刀手術對生育功能的影響需結合個體情況評估,主要風險包括宮頸管狹窄、宮頸機能不全、術后感染等因素。多數患者術后可正常妊娠,但需關注宮頸長度變化及早產風險。
1、宮頸結構改變:LEEP刀切除部分宮頸組織可能縮短宮頸長度,增加孕中期宮頸機能不全風險。建議術后妊娠前通過陰道超聲監測宮頸長度,孕16周后每兩周評估一次,必要時行宮頸環扎術。

2、創面愈合質量:電刀熱效應可能導致宮頸管粘連或狹窄。術后3個月需復查宮頸管通暢度,備孕前可進行宮腔鏡檢查,發現粘連需及時行機械性分離。
3、感染風險控制:術后創面易繼發HPV持續感染或細菌性炎癥。建議術后半年內每3個月復查TCT/HPV,孕前需確保無宮頸炎活動期感染,必要時使用干擾素栓劑。
4、分娩方式選擇:既往LEEP手術史并非剖宮產絕對指征。陰道分娩需評估宮頸彈性,產程中密切監測宮頸擴張速度,出現停滯需考慮器械助產或中轉剖宮產。
5、生育間隔管理:建議術后避孕6-12個月使宮頸完成上皮化修復。計劃妊娠前應進行生育力評估,包括性激素六項、AMH檢測及輸卵管通暢度檢查。

術后飲食需增加優質蛋白攝入促進創面愈合,每日補充維生素C 200mg以上。避免劇烈運動3個月,可進行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功能。妊娠后需加強產檢頻率,孕20周起每4周測量宮頸長度,發現宮頸縮短至25mm以下應考慮孕激素支持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