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患者應掛乳腺外科或普外科,可能由乳汁淤積、細菌感染、乳頭皸裂、免疫力低下、乳腺導管堵塞等原因引起。

1、乳腺外科
乳腺外科是處理乳腺疾病的專科,醫生會通過觸診、超聲或乳腺鉬靶檢查明確炎癥范圍。急性乳腺炎可能出現紅腫熱痛、發熱等癥狀,醫生可能開具頭孢克洛、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等抗生素。哺乳期乳腺炎需配合排空乳汁,非哺乳期需排查是否存在乳腺導管擴張等病理因素。
2、普外科
部分醫院未細分乳腺專科時,普外科可接診乳腺炎患者。醫生會評估是否形成膿腫,必要時行穿刺引流或小切口排膿手術。若伴隨腋窩淋巴結腫大,需與乳腺腫瘤鑒別。哺乳期患者使用抗生素需考慮藥物對嬰兒的影響,可選用青霉素類等相對安全的藥物。
3、婦產科
產后哺乳期乳腺炎可優先就診婦產科,醫生擅長處理與分娩相關的乳腺問題。針對乳頭皸裂可能推薦羊毛脂軟膏保護創面,乳汁淤積時指導正確哺乳姿勢。若炎癥進展迅速或反復發作,仍需轉診至乳腺外科進一步治療。

4、急診科
突發高熱伴乳房劇烈脹痛時需急診處理,醫生會靜脈輸注抗生素控制感染。出現寒戰、脈搏加快等全身癥狀提示病情較重,可能需住院治療。急診科可進行血常規、C反應蛋白等快速檢查評估感染程度。
5、中醫科
慢性乳腺炎或反復發作者可嘗試中醫調理,采用蒲公英、金銀花等清熱解毒藥材。外敷金黃散可緩解局部腫痛,針灸選取肩井、膻中等穴位疏通乳腺。需注意中醫治療不能替代抗生素治療急性感染。

乳腺炎患者日常應保持乳頭清潔,哺乳前后用溫水清洗。避免壓迫乳房,選擇透氣棉質內衣。飲食宜清淡,適量增加維生素C和優質蛋白攝入。出現發熱或疼痛加重時及時復診,哺乳期患者用藥需嚴格遵循醫囑,暫停哺乳期間需定期排空乳汁防止淤積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