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病人的生存期因人而異,主要取決于原發病、并發癥控制情況及身體整體狀態。
1、影響生存期的關鍵因素:

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進入終末期后,規律血液透析可維持數年甚至十余年生存。原發病為糖尿病腎病者預后較差,平均生存期約5-8年;高血壓腎病或慢性腎炎患者通過規范治療可能存活更久。合并嚴重心血管疾病、反復感染或營養不良會顯著縮短生存時間。臨終階段通常表現為持續低血壓、難以糾正的電解質紊亂或多器官衰竭,此階段可能持續數周至數月。
2、終末期的醫療干預:

當出現尿毒癥腦病、頑固性高鉀血癥或容量負荷過重時,需加強透析頻率或轉為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同時需控制貧血、腎性骨病等并發癥,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活性維生素D等藥物。對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需嚴格限制液體攝入并配合利尿劑。疼痛管理可選用對腎功能影響較小的鎮痛藥物,如芬太尼透皮貼劑。
3、提高生存質量的護理要點:
每日監測體重變化不超過干體重的3%-5%,限制鈉鹽攝入在2-3克/日。選擇優質蛋白如雞蛋清、魚肉,補充水溶性維生素。保持動靜脈內瘺肢體清潔,避免壓迫或抽血。出現皮膚瘙癢時可使用潤膚劑,睡眠障礙者需調整透析時間。心理支持方面建議采用認知行為療法緩解焦慮抑郁情緒。

透析患者日常需注意控制血壓在130/80mmHg以下,每周3次透析期間體重增長不超過干體重的5%。飲食采用低磷低鉀配方,避免食用堅果、香蕉、濃肉湯等高危食品。適當進行床邊腳踏車等低強度運動,每次15-20分鐘。家屬應學會識別嗜睡、氣促等尿毒癥危象癥狀,及時聯系醫療團隊調整治療方案。臨終關懷階段可考慮舒緩醫療,重點控制惡心、呼吸困難等癥狀,保持患者尊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