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舊性肛裂通常指病程超過8周的慢性肛裂,可通過局部用藥、飲食調整、溫水坐浴、括約肌松弛術、肛裂切除術等方式治療。肛裂遷延不愈可能與反復機械損傷、局部缺血、感染、肛門括約肌痙攣、瘢痕形成等因素有關。

1、病程界定:
陳舊性肛裂以病程超過8周為診斷標準,區別于急性肛裂的4-6周自愈期。慢性階段特征為潰瘍基底出現灰白色纖維化組織、哨兵痔形成及肛乳頭肥大三聯征。病程延長與初期治療不及時或護理不當相關,需積極干預防止繼發肛瘺。
2、局部缺血:
肛門后正中線血供薄弱區域易發生缺血性潰瘍,可能與內括約肌持續性痙攣壓迫血管有關。典型表現為排便時刀割樣疼痛伴少量鮮血,疼痛可持續數小時。硝酸甘油軟膏、地爾硫卓軟膏等血管擴張藥物可改善局部微循環。

3、感染因素:
糞便污染導致裂口反復感染會阻礙愈合,形成底部凹陷的慢性潰瘍。伴隨肛周潮濕瘙癢、分泌物增多等癥狀。局部使用甲硝唑凝膠、紅霉素軟膏等抗菌藥物,配合1:5000高錳酸鉀坐浴可控制感染。
4、括約肌痙攣:
內括約肌高張力狀態是慢性化的關鍵因素,表現為肛管靜息壓異常升高。肉毒桿菌毒素注射或側方內括約肌切斷術能有效降低肌張力,緩解因痙攣導致的裂口邊緣外翻和引流不暢。
5、瘢痕形成:
纖維組織增生導致裂口彈性喪失,保守治療無效時需手術切除硬化組織。肛裂切除術聯合皮瓣移植適用于深度潰瘍,術后配合乳果糖軟化糞便,保持創面濕潤環境促進上皮再生。

陳舊性肛裂患者需長期保持每日飲水2000ml以上,攝入火龍果、燕麥等富含膳食纖維食物,避免久坐久站。每日進行提肛運動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排便后使用智能馬桶溫水沖洗替代廁紙摩擦。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肛周膿腫需及時結直腸外科就診,肛門指檢和肛門鏡可明確裂口深度及并發癥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