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陰道瘺是膀胱與陰道之間形成的異常通道,導致尿液不受控制地流入陰道。該病癥可通過手術修補、抗生素治療、導尿管理等方式干預,通常由分娩損傷、盆腔手術并發癥、放射治療、感染、先天畸形等因素引起。

1、分娩損傷:產程過長或難產可能導致軟組織壓迫壞死,形成瘺管。建議產后及時評估會陰損傷程度,輕度損傷可通過盆底肌訓練促進恢復,嚴重者需手術修補。
2、盆腔手術:子宮切除術等婦科操作可能誤傷膀胱壁。術后出現漏尿需進行膀胱造影確診,早期發現可采用留置導尿管保守治療,復雜病例需行經陰道或腹腔鏡瘺管修補術。
3、放射治療:盆腔腫瘤放療可能造成組織缺血性壞死。放射性瘺管往往延遲出現,需聯合泌尿外科與婦科醫生評估,常見術式包括Martius瓣移植術或帶血管蒂組織瓣修補。
4、感染因素:結核性膀胱炎或盆腔膿腫侵蝕組織。需先控制感染源,使用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結核藥物,待炎癥消退后考慮瘺管切除及膀胱壁重建。
5、先天畸形:胚胎期泌尿生殖竇發育異常所致。兒童期表現為持續性尿失禁,需通過超聲與膀胱鏡檢查確診,擇期行尿道成形術或膀胱頸重建術矯正解剖結構。

日常護理需保持會陰清潔,使用pH平衡洗液減少刺激;穿著棉質透氣內褲,避免長時間使用衛生護墊;記錄漏尿頻率與誘因,復診時提供詳細排尿日記。飲食注意控制柑橘類與咖啡因攝入,每日飲水維持在1.5-2升均勻分配。凱格爾運動可增強盆底肌力量,具體方法為收縮肛門與尿道肌肉5秒后放松,每日三組每組10次。術后恢復期避免提重物及劇烈運動,6周內禁止性生活,定期復查膀胱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