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異性外陰炎是指由非特定病原體引起的外陰部炎癥反應,臨床表現為外陰紅腫、瘙癢或灼痛,通常與局部刺激、衛生習慣等因素相關。

非特異性外陰炎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局部刺激是常見誘因,如穿著化纖內褲、使用堿性過強的清潔產品摩擦外陰皮膚。衛生習慣不良也可能導致發病,包括經期不及時更換衛生巾、如廁后擦拭方向不當等。過敏反應也是重要原因,部分人群對衛生護墊、避孕套材質或洗滌劑成分敏感。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因尿糖刺激易繼發炎癥,免疫力低下者也可能反復發作。患者通常表現為外陰皮膚潮紅、散在抓痕,嚴重時可出現糜爛或淺潰瘍,分泌物增多但性狀無特異性。

日常護理是改善癥狀的基礎。建議選擇純棉透氣內褲并每日更換,避免使用含香料或酒精的洗液,清潔時僅用溫水沖洗外陰。急性期可遵醫囑使用硼酸溶液濕敷緩解紅腫,瘙癢明顯者可短期外用弱效糖皮質激素軟膏如氫化可的松乳膏。合并感染者需根據病原學檢查結果選擇抗菌藥物,如克霉唑栓治療真菌感染,甲硝唑凝膠應對厭氧菌感染。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過敏體質者應排查并回避過敏原。

若癥狀持續超過1周無緩解,或出現發熱、膿性分泌物等表現,需及時就醫排除特異性感染。絕經后女性反復發作需警惕外陰硬化性苔蘚等皮膚病變,必要時進行活檢明確診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