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尿管和尿道是泌尿系統的組成部分,分別承擔尿液輸送和排出的功能。
1、輸尿管結構:
輸尿管是一對細長肌性管道,連接腎臟與膀胱,長度約25-30厘米。管壁由三層平滑肌構成,通過節律性蠕動將腎臟產生的尿液推向膀胱。輸尿管存在三個生理性狹窄部位,分別位于腎盂連接處、跨越髂血管處和膀胱壁內段,這些部位易發生結石嵌頓。

2、尿道解剖:
尿道是從膀胱通向體外的管道,存在顯著性別差異。男性尿道長約18-20厘米,兼具排尿和排精功能,分為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綿體部。女性尿道僅3-5厘米,單純排尿功能,開口于陰道前庭。尿道黏膜含有分泌腺體,可形成保護性黏液屏障。
3、功能協同:
輸尿管負責將腎臟濾過的尿液單向輸送至膀胱,每分鐘約蠕動1-5次。膀胱充盈后,尿道括約肌松弛實現排尿。兩者協同維持泌尿系統壓力平衡,輸尿管膀胱連接處的抗反流機制可防止尿液逆流。

4、病理關聯:
輸尿管結石可能由代謝異常或尿路感染引起,典型表現為腰部絞痛和血尿。尿道炎常與細菌感染有關,淋球菌或大腸桿菌是常見病原體,癥狀包括尿頻尿痛和異常分泌物。兩者均可通過超聲或膀胱鏡檢查確診。
5、臨床處置:
輸尿管結石可采用體外沖擊波碎石或輸尿管鏡取石。尿道感染需根據病原學選擇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或磷霉素。尿道狹窄需行尿道擴張術或尿道成形術,嚴重者需留置導尿管。

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ml以上飲水量,減少高草酸食物攝入如菠菜和堅果。適度進行跳躍運動有助于細小輸尿管結石排出,凱格爾運動可增強尿道括約肌控制力。出現持續腰痛、排尿困難或血尿癥狀時應及時泌尿外科就診,避免延誤治療導致腎功能損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