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體外露可能由種植體周圍炎、骨量不足、軟組織處理不當、機械應力過大、口腔衛生不良等因素引起。
1、種植體周圍炎
種植體周圍炎是導致種植體外露的常見原因之一。細菌感染引發種植體周圍組織炎癥,導致牙齦退縮和骨吸收。患者可能出現牙齦紅腫、出血、種植體周圍溢膿等癥狀。治療需通過專業清潔、局部用藥或激光治療控制感染,嚴重時需手術清創。預防需定期復查和嚴格口腔護理。
2、骨量不足
牙槽骨高度或寬度不足會導致種植體植入后骨覆蓋不足,長期可能發生骨吸收和種植體暴露。術前需通過影像學評估骨量,必要時進行骨增量手術。吸煙、糖尿病等全身因素會加重骨吸收風險。術后需避免過早負重,定期監測骨結合情況。
3、軟組織處理不當
手術中牙齦瓣設計不合理或縫合技術不當,可能導致軟組織愈合不良。牙齦生物型較薄的患者更易發生軟組織退縮。術中需保證足夠軟組織量,必要時采用結締組織移植。術后應避免牽拉傷口,使用軟毛牙刷清潔術區。
4、機械應力過大
過早負重或咬合過載會導致種植體微動,影響骨結合并導致周圍組織損傷。不良修復體設計可能造成局部應力集中。需通過咬合調整、臨時修復體過渡等方式分散咬合力。夜磨牙患者需佩戴咬合墊保護種植體。
5、口腔衛生不良
菌斑堆積會刺激種植體周圍組織,長期可導致慢性炎癥和骨吸收。患者需掌握正確的種植體清潔方法,使用牙縫刷、沖牙器等輔助工具。定期專業維護包括種植體表面清潔和拋光,必要時使用抗菌藥物控制感染。
種植體術后需保持口腔清潔,使用軟毛牙刷和牙線輕柔清潔種植體周圍。避免吸煙和過量飲酒,控制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飲食上選擇軟質、營養均衡的食物,避免過硬或粘性食物對種植體造成機械刺激。定期復查可早期處理并發癥,專業維護能顯著延長種植體使用壽命。出現牙齦紅腫、出血或種植體松動等癥狀時應及時就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