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急后重是指排便時有急迫感但排便困難或排便不盡感,常伴隨肛門墜脹不適。里急后重可能由腸易激綜合征、潰瘍性結腸炎、直腸炎、腸道腫瘤、痔瘡等原因引起。
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可能出現里急后重感,通常與胃腸功能紊亂有關。這類患者排便時可能感覺糞便已到達直腸,但實際排便量少或排便困難。癥狀可能因精神緊張或飲食不當誘發,可通過調節飲食、減輕壓力緩解。醫生可能建議使用匹維溴銨、曲美布汀等調節胃腸蠕動的藥物,或雙歧桿菌等益生菌制劑改善腸道菌群。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常有里急后重表現,多伴隨黏液膿血便。炎癥導致直腸敏感性增高,即使少量糞便也會產生強烈便意?;颊呖赡艹霈F腹痛、發熱等全身癥狀。治療需使用美沙拉嗪等氨基水楊酸制劑,嚴重時需用潑尼松等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腸鏡檢查可明確病變范圍。
直腸黏膜炎癥會導致里急后重感,患者常有肛門灼熱感或疼痛。病因包括感染、放射治療或自身免疫反應。排便時可能僅排出少量黏液或血液。治療需針對病因,細菌性直腸炎可用諾氟沙星等抗生素,放射性直腸炎需用康復新液等黏膜保護劑。保持肛門清潔有助于癥狀緩解。
直腸或乙狀結腸腫瘤可能引起里急后重,腫瘤占位刺激直腸產生便意。患者可能伴隨排便習慣改變、便血或消瘦。需通過腸鏡和病理檢查確診。早期腫瘤可手術切除,晚期需結合放化療。40歲以上人群出現持續里急后重應盡早就診排查腫瘤。
內痔或混合痔患者常有里急后重感,痔核脫垂可能產生肛門墜脹。排便后痔核可能充血腫大,加重不適感。保守治療包括使用馬應龍痔瘡膏等外用藥物,嚴重痔瘡需手術切除。保持軟便、避免久坐可預防癥狀加重。
出現里急后重癥狀時應注意記錄排便情況,包括頻率、性狀和伴隨癥狀。飲食上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適量補充酸奶等含益生菌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飲食和酒精。保持規律運動有助于改善腸道蠕動。癥狀持續超過兩周,或伴隨體重下降、便血等情況應及時消化科就診。肛門指檢和腸鏡檢查是明確病因的重要手段,確診后需遵醫囑規范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