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頭炎可通過保持局部清潔、避免刺激物接觸、使用抗真菌軟膏、口服抗生素、手術干預等方式治療。龜頭炎通常由細菌感染、真菌感染、過敏反應、包皮過長、糖尿病控制不佳等原因引起。
1、清潔護理:每日用溫水清洗龜頭及包皮內側,避免使用堿性肥皂或刺激性洗劑。清洗后保持干燥,可選擇純棉透氣內褲減少摩擦。反復發作需排查配偶陰道炎等潛在感染源。

2、消除刺激:暫停使用含香精的安全套、潤滑劑等化學制品。暫停性生活至炎癥消退,避免繼發感染。接觸過敏原后出現紅腫瘙癢時,可短期涂抹氫化可的松軟膏。
3、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表現為白色豆渣樣分泌物,可涂抹克霉唑乳膏或咪康唑軟膏。配偶需同步治療陰道念珠菌病,治療期間避免無保護性行為。
4、細菌感染:淋球菌或鏈球菌感染需口服頭孢克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包皮垢堆積引發炎癥時,可考慮包皮環切術解決解剖結構問題。
5、基礎病管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易繼發龜頭炎,需監測糖化血紅蛋白。包莖患者反復感染或瘢痕形成時,建議行包皮環切術或包皮成形術。

龜頭炎恢復期需避免辛辣食物及酒精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B族增強黏膜修復能力。急性期暫緩游泳、騎行等運動,選擇寬松褲裝減少局部壓迫。合并尿道灼痛或發熱癥狀應立即就醫,排除尿路感染等并發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