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38℃可通過物理降溫、藥物干預等方式緩解,體溫超過38.5℃時建議服用布洛芬。發熱可能由感染、免疫反應、環境因素、代謝異常、腫瘤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溫:
體溫38℃未達用藥標準時,優先采用溫水擦浴、冰袋冷敷額頭或腋下、調節室溫至22-25℃等方法。多飲溫水促進排汗散熱,避免酒精擦拭導致皮膚刺激。
2、藥物選擇:
布洛芬適用于38.5℃以上發熱,同類型藥物包括對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藥物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體溫,消化道潰瘍患者慎用。

3、感染因素:
可能與細菌性扁桃體炎、病毒性感冒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寒戰、頭痛等癥狀。細菌感染需聯用抗生素,病毒感染以對癥治療為主。
4、免疫反應:
疫苗接種后低熱屬于正常免疫應答,體溫38℃持續48小時以上需排查過敏反應。伴隨注射部位紅腫時可局部冷敷。
5、環境誘因:
高溫中暑或劇烈運動后體溫升高,需立即轉移至陰涼環境。脫去多余衣物后用32-34℃溫水沖洗四肢大血管處。

發熱期間建議選擇小米粥、百合銀耳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飲食。保持每日2000ml水分攝入,體溫持續不降或出現意識模糊需急診處理。適當進行關節放松操促進血液循環,兒童患者可配合退熱貼物理降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