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肺透明膜病是指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缺乏導致肺泡塌陷、呼吸困難的疾病,多見于早產兒。該病主要表現為呼吸急促、呻吟、發紺等癥狀,嚴重時可危及生命。發病機制主要與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合成不足、肺部發育不成熟等因素有關。

1、發病機制
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核心病理改變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由肺泡Ⅱ型上皮細胞合成,主要成分為磷脂和蛋白質,能夠降低肺泡表面張力,防止呼氣末肺泡塌陷。早產兒由于肺部發育不成熟,肺泡Ⅱ型上皮細胞數量少、功能不完善,導致表面活性物質合成不足。圍產期缺氧、酸中毒、感染等因素也可抑制表面活性物質的合成與分泌。
2、臨床表現
患兒通常在出生后不久出現進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難,表現為呼吸急促、呻吟、鼻翼扇動、三凹征等。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發紺、呼吸暫停、心動過緩等嚴重癥狀。肺部聽診呼吸音減弱,胸片可見雙肺透亮度降低、支氣管充氣征等特征性改變。病情嚴重者可并發肺動脈高壓、心力衰竭、顱內出血等。
3、診斷方法
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胸片檢查及血氣分析。典型胸片表現為雙肺野透亮度普遍降低,可見細顆粒狀陰影和支氣管充氣征。血氣分析顯示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和代謝性酸中毒。必要時可檢測氣管吸出物中表面活性物質含量,或進行肺功能檢查評估肺順應性。

4、治療措施
治療主要包括表面活性物質替代療法、呼吸支持及并發癥防治。表面活性物質可通過氣管內滴注給藥,常用藥物包括豬肺磷脂、牛肺磷脂等。呼吸支持根據病情輕重選擇無創通氣或有創機械通氣。同時需維持體溫穩定、糾正酸堿失衡、控制感染,對并發癥給予針對性治療。
5、預防護理
預防關鍵在于減少早產發生,對不可避免的早產,產前給予孕婦糖皮質激素促進胎兒肺成熟。出生后注意保暖,維持中性溫度環境,避免氧中毒。喂養宜少量多次,密切監測呼吸、心率、血氧等生命體征。出院后定期隨訪評估生長發育情況,警惕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等后遺癥。

新生兒肺透明膜病是早產兒常見危重癥,家長需密切配合醫護人員觀察患兒病情變化。保持病房環境安靜,減少不必要的刺激,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母乳喂養有助于增強免疫力,但需根據耐受情況調整喂養方式。出院后定期進行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發育評估,及時發現并干預遠期并發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