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鵝口瘡可通過制霉菌素混懸液、碳酸氫鈉溶液、氟康唑、克霉唑口腔藥膜、益生菌制劑等方式治療。鵝口瘡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口腔衛生不良、母嬰垂直傳播、長期使用抗生素等原因引起。

1、制霉菌素混懸液
制霉菌素混懸液是治療鵝口瘡的常用抗真菌藥物,能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長。該藥物需涂抹于患兒口腔黏膜患處,使用后可能出現短暫局部刺激感。哺乳期母親若存在乳頭真菌感染需同步治療以避免交叉感染。
2、碳酸氫鈉溶液
碳酸氫鈉溶液通過改變口腔酸堿環境抑制真菌繁殖,常用2%-4%濃度進行口腔擦拭。護理時需使用無菌棉簽輕柔清潔頰黏膜與舌面,每日重復進行可增強療效。注意避免溶液誤入氣道引發嗆咳。
3、氟康唑
氟康唑適用于重癥或反復發作的鵝口瘡,通過干擾真菌細胞膜合成發揮殺菌作用。該藥物需經兒科醫生評估后使用,肝功能異常患兒需謹慎。治療期間應監測有無食欲減退或皮膚皮疹等不良反應。

4、克霉唑口腔藥膜
克霉唑口腔藥膜能緩慢釋放藥物成分維持局部有效濃度,尤其適合舌面及頰黏膜病灶。貼敷前需清潔口腔殘留奶漬,藥膜溶解期間避免喂食。早產兒或低體重兒使用需減少單次貼敷面積。
5、益生菌制劑
益生菌制劑可調節腸道菌群平衡,間接增強口腔黏膜免疫防御功能。選擇嬰幼兒專用菌株如雙歧桿菌,與抗真菌藥物需間隔兩小時服用。母乳喂養期間母親同步補充益生菌有助于預防復發。

新生兒鵝口瘡護理需保持哺乳用具每日煮沸消毒,喂奶后喂服少量溫開水清潔口腔。母親哺乳前應清潔雙手及乳頭,避免使用堿性洗劑破壞皮膚屏障。患兒衣物需單獨洗滌并在陽光下暴曬,居住環境保持通風干燥。若口腔白斑持續不消退或伴隨拒食、發熱等癥狀,應及時復診評估是否合并其他感染。日常可適當增加維生素B族攝入,但無須額外補充保健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