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息肉是指發生在牙齦組織上的良性增生性病變,主要由慢性炎癥刺激、局部創傷或激素變化等因素引起。牙齦息肉可能表現為牙齦紅腫、出血、觸碰疼痛等癥狀,治療方法有手術切除、激光治療、藥物治療、口腔衛生維護、定期復查等。

1、慢性炎癥刺激
長期存在的牙菌斑和牙結石會持續刺激牙齦組織,導致局部免疫反應異常,形成炎性肉芽腫。患者常伴有刷牙出血、牙齦腫脹等癥狀。治療需通過專業潔治清除刺激源,配合復方氯己定含漱液等局部抗炎藥物控制感染,同時加強巴氏刷牙法等正確口腔清潔方式。
2、局部創傷因素
不良修復體邊緣、牙齒錯位咬合或刷牙力度過大造成的機械刺激,可能引發牙齦組織異常增生。典型表現為孤立性紅色腫物,觸之易出血。處理原則包括調磨修復體銳邊、矯正咬合關系,必要時采用電刀切除增生組織,術后使用康復新液促進創面愈合。
3、激素水平變化
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可使牙齦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形成妊娠性齦瘤。這種息肉呈紫紅色,質地松軟,分娩后多能自行消退。孕期應加強口腔護理,使用軟毛牙刷,必要時在孕中期進行保守性切除,避免使用甲硝唑等禁忌藥物。

4、藥物因素影響
長期服用苯妥英鈉、環孢素等藥物可能誘發藥物性牙齦增生,表現為牙齦乳頭彌漫性腫大。治療需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方案,配合齦上潔治術,嚴重者需行牙齦成形術。日常使用沖牙器輔助清潔藥物難以到達的牙間隙。
5、遺傳性疾病相關
罕見情況下,牙齦纖維瘤病等遺傳性疾病會導致廣泛性牙齦增生,甚至覆蓋牙冠。此類病變需通過基因檢測確診,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術后易復發需長期隨訪。患者應每3個月進行專業牙周維護,使用含氟牙膏預防繼發齲齒。

牙齦息肉患者日常應選用軟毛牙刷和牙線清潔口腔,避免進食過硬過燙食物刺激病變部位。定期口腔檢查能早期發現異常增生,吸煙者需戒煙以降低復發風險。術后恢復期可進食溫涼流質食物,用生理鹽水含漱保持創面清潔。若發現息肉快速增大、顏色改變或反復出血,應及時就診排除惡變可能。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和規范的牙周治療是預防牙齦息肉復發的關鍵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