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泌尿系統引起的炎癥反應,可能由細菌感染、尿路梗阻、免疫力下降、衛生習慣不良、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可通過抗生素治療、增加飲水、保持清潔、避免憋尿、控制基礎疾病等方式緩解。

1、細菌感染:
大腸桿菌是尿路感染最常見的致病菌,占75%-90%的病例。細菌通過尿道口逆行進入膀胱,在尿液中繁殖并引發炎癥反應。性活動后未及時排尿、女性生理期衛生巾更換不及時等因素會增加感染風險。治療需根據尿培養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或磷霉素。
2、尿路梗阻:
結石、前列腺增生或腫瘤等導致尿液滯留,為細菌繁殖創造條件。可能與長期飲水量不足、高鈣飲食有關,通常表現為排尿困難、尿線變細等癥狀。解除梗阻是治療關鍵,需通過體外沖擊波碎石或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等手術干預。

3、免疫力下降: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時,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升高促進細菌生長。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HIV感染者等群體也易發生反復感染。這類患者需要嚴格控制血糖,必要時預防性使用小劑量抗生素。
4、衛生習慣:
女性如廁后從后向前擦拭、穿著過緊化纖內褲、游泳后未及時更換泳衣等行為都可能將腸道細菌帶入尿道。建議每日清洗外陰,選擇純棉透氣內褲,性交前后及時排尿沖洗尿道。
5、解剖因素:
女性尿道較短且鄰近肛門,更易發生感染。妊娠期子宮增大壓迫輸尿管,老年人盆底肌肉松弛導致尿潴留,兒童先天性尿路畸形等特殊人群需加強預防。絕經后女性可局部使用雌激素軟膏改善尿道黏膜防御功能。

每日飲水量應達到2000-3000毫升,稀釋尿液并促進細菌排出。蔓越莓汁中的原花青素可抑制細菌黏附膀胱壁,建議每日飲用300毫升。避免攝入酒精、咖啡等刺激性飲品,選擇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增強免疫力。凱格爾運動能改善盆底肌功能,減少尿潴留風險。出現發熱、腰痛或血尿等嚴重癥狀時需立即就醫,防止感染擴散至腎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