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肝炎可通過避免濫用藥物、定期監測肝功能、謹慎聯合用藥、選擇肝毒性較低藥物、及時就醫等方式預防。藥物性肝炎通常由長期服用肝毒性藥物、過量用藥、藥物相互作用、個體代謝差異、基礎肝病等因素引起。

1、避免濫用藥物:
嚴格遵醫囑使用處方藥,不自行增減劑量或延長療程。非必要情況下避免使用解熱鎮痛藥如對乙酰氨基酚、抗生素如紅霉素等常見肝毒性藥物。中藥制劑如何首烏、雷公藤也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2、定期監測肝功能:
長期服用抗結核藥異煙肼、抗癲癇藥丙戊酸鈉、他汀類降脂藥阿托伐他汀等高風險藥物時,每1-3個月檢測血清ALT、AST指標。慢性病患者用藥期間出現乏力、食欲減退等表現應立即就醫檢查。

3、謹慎聯合用藥:
多種藥物聯用可能通過競爭代謝酶加重肝臟負擔。抗真菌藥酮康唑與鎮靜劑地西泮聯用會抑制細胞色素P450酶活性,抗抑郁藥氟西汀與曲馬多合用可能誘發肝損傷。
4、選擇低肝毒藥物:
高血壓患者可優選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氯沙坦替代甲基多巴,糖尿病患者使用格列酮類比噻唑烷二酮類更安全。化療方案中可用卡培他濱替代甲氨蝶呤降低肝損傷風險。
5、基礎肝病管理:
病毒性肝炎、脂肪肝患者用藥前需評估Child-Pugh分級。肝硬化患者應避免使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酒精性肝病需嚴格禁酒。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使用硫唑嘌呤時需配合熊去氧膽酸護肝。

日常飲食多攝入優質蛋白魚肉、豆制品和維生素E堅果、橄欖油,限制動物內臟等高膽固醇食物。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游泳、騎自行車,避免劇烈運動加重肝臟負擔。用藥期間出現皮膚黃染、陶土樣大便等表現需立即停藥并急診處理,慢性病患者建議建立用藥檔案記錄所有藥物使用史及不良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