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音神經性耳聾主要表現為聽力下降、耳鳴、言語識別率降低、聽覺過敏及眩暈。癥狀發展通常遵循從輕度高頻聽力損失到全頻段聽力喪失的進展過程。

1、聽力下降:
早期多表現為高頻音域如鳥鳴聲、電話鈴聲聽辨困難,隨病情進展可累及中低頻范圍。典型特征為氣導和骨導聽力同步減退,且常呈漸進性加重,部分突發性耳聾患者可能出現72小時內聽力急劇下降超過30分貝。
2、耳鳴:
約80%患者伴隨耳鳴,多為高調蟬鳴聲或電流聲,少數表現為低頻嗡嗡聲。耳鳴可能與耳蝸毛細胞損傷后中樞聽覺系統代償性興奮有關,夜間安靜環境癥狀尤為明顯,嚴重者可影響睡眠質量。
3、言語識別障礙:

即使在足夠音量下,患者常抱怨"聽得到但聽不清",尤其在嘈雜環境中言語理解能力顯著下降。這與耳蝸頻率解析功能受損相關,典型表現為輔音如/s/、/t/識別困難,導致對話時頻繁要求重復語句。
4、聽覺過敏:
部分患者出現對普通環境聲的耐受性降低,表現為對餐具碰撞、關門聲等日常聲響感到刺耳不適。這種現象可能與耳蝸外毛細胞調節功能異常導致的聲音增益失控有關,嚴重時可誘發頭痛等不適反應。
5、前庭癥狀:
當病變累及前庭系統時,可能出現發作性眩暈伴惡心嘔吐,常見于梅尼埃病或突發性耳聾伴前庭炎。眩暈持續時間從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發作間歇期多數患者存在平衡功能輕度障礙。

建議患者避免長期暴露于85分貝以上噪音環境,控制血壓血糖等基礎疾病,適量補充維生素B族及鎂元素有助于維持內耳微循環。存在持續聽力減退或突發耳聾時應盡早就診,純音測聽和言語識別率檢查可明確聽力損失程度,部分病例通過早期激素沖擊治療可獲得聽力改善。助聽器選配需經專業驗配師調試,重度耳聾患者可考慮人工耳蝸植入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