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陰道炎主要表現為外陰瘙癢、豆腐渣樣白帶、外陰灼痛、性交痛以及排尿痛。霉菌性陰道炎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屬于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可能與免疫力下降、長期使用抗生素、妊娠、糖尿病等因素有關。

1、外陰瘙癢
霉菌性陰道炎患者常出現劇烈外陰瘙癢,夜間癥狀可能加重,影響睡眠質量。瘙癢程度因人而異,部分患者可能伴隨抓痕或皮膚破損。瘙癢主要由真菌刺激外陰黏膜及皮膚神經末梢導致,需避免搔抓以防繼發感染。
2、豆腐渣樣白帶
典型白帶呈白色凝乳狀或豆腐渣樣,質地稠厚,黏附于陰道壁不易清除。白帶量可能明顯增多,無明顯腥臭味。顯微鏡檢查可見假菌絲和芽生孢子,這是診斷的重要依據之一。
3、外陰灼痛
外陰部可能出現灼熱感或刺痛,尤其在排尿或摩擦時加重。部分患者外陰黏膜充血水腫,可見紅斑或皸裂。癥狀嚴重時可能影響日常活動,需保持外陰清潔干燥緩解不適。

4、性交痛
陰道黏膜炎癥可能導致性交時疼痛,甚至出現接觸性出血。炎癥使陰道黏膜脆弱易損,性交摩擦可能加重黏膜損傷。急性期建議暫停性生活,待治療結束后再逐步恢復。
5、排尿痛
尿液刺激發炎的外陰及尿道口可能引發排尿疼痛,易與尿路感染混淆。排尿后灼燒感明顯,但尿常規檢查通常無異常。需注意區分排尿痛與尿頻尿急等尿路感染癥狀。

霉菌性陰道炎患者需注意保持外陰清潔,選擇棉質透氣內褲并每日更換。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沖洗陰道,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合理控制血糖水平,避免長期使用抗生素。飲食上減少高糖食物攝入,適當補充含益生菌的發酵乳制品有助于恢復陰道微生態平衡。癥狀反復或加重時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用藥導致耐藥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