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發炎疼痛可能與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部外傷、耳部濕疹、耳部腫瘤等因素有關。耳朵發炎疼痛通常表現為耳部紅腫、疼痛、分泌物增多、聽力下降、耳鳴等癥狀。

1、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膚及皮下組織的炎癥,多由細菌或真菌感染引起。常見誘因包括頻繁掏耳、游泳進水、過敏反應等。患者會出現耳道瘙癢、疼痛、流膿等癥狀。治療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抓撓,可遵醫囑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生素藥物。嚴重時需進行耳道沖洗治療。
2、中耳炎
中耳炎是中耳腔的炎癥,多繼發于上呼吸道感染。兒童發病率較高,常見癥狀為耳痛、耳悶、聽力減退、發熱等。急性期需臥床休息,可遵醫囑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頭孢克洛等抗生素。若鼓膜穿孔流膿,需使用硼酸酒精滴耳液。反復發作的慢性中耳炎可能需要鼓膜修補手術。
3、耳部外傷
耳部受到外力撞擊、擠壓或異物損傷可能導致局部炎癥反應。表現為受傷部位紅腫、疼痛、淤血,嚴重時可伴有耳廓變形。輕微外傷可冷敷緩解腫脹,保持創面清潔。若出現耳廓血腫需穿刺抽吸,合并感染時需使用抗生素軟膏。避免用力擤鼻以防加重損傷。

4、耳部濕疹
耳部濕疹是發生在耳廓及耳周皮膚的過敏性炎癥,常見于過敏體質人群。表現為皮膚紅斑、丘疹、滲液、結痂,伴有劇烈瘙癢。治療需避免接觸過敏原,保持患處干燥,可局部涂抹氫化可的松乳膏。瘙癢明顯時可口服氯雷他定。切忌抓撓以免繼發感染。
5、耳部腫瘤
耳部良惡性腫瘤均可引起局部炎癥性疼痛。常見的有外耳道乳頭狀瘤、中耳癌等。早期可能僅表現為耳部不適感,隨病情進展可出現持續性疼痛、出血、面癱等癥狀。確診需依靠病理檢查,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惡性腫瘤還需配合放化療。出現不明原因耳痛應及時就診排查。

耳朵發炎期間應避免耳道進水,洗澡時可用棉球堵塞外耳道。保持耳部清潔干燥,不要自行掏耳或使用偏方處理。飲食宜清淡,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證充足睡眠,提高免疫力。若疼痛持續不緩解或伴有發熱、眩暈等癥狀,應及時到耳鼻喉科就診,完善耳鏡檢查明確診斷。治療期間嚴格遵醫囑用藥,不要隨意停用抗生素,以免導致病情反復或轉為慢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