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高燒可通過物理降溫、補液支持、解熱鎮痛藥等方式緩解,可能與酒精代謝異常、脫水、感染等因素有關。
1、物理降溫:
酒精擴張血管導致散熱增加,可用溫水擦拭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處,避免冰敷加重寒戰。體溫超過38.5℃時建議配合退熱貼或退熱凝膠外用。

2、補液支持:
酒精利尿作用易引發脫水,每小時飲用200ml淡鹽水或口服補液鹽,香蕉、橙子等富鉀食物可糾正電解質紊亂。嚴重嘔吐需靜脈補充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
3、解熱鎮痛藥:
對乙酰氨基酚是酒后相對安全的退熱選擇,布洛芬可能加重胃黏膜損傷,阿司匹?禁與酒精同服。用藥間隔需超過6小時,24小時內不超過4次。

4、感染排查:
持續高熱伴寒戰可能與肺炎、尿路感染有關,血常規檢查可鑒別細菌感染。白細胞升高需考慮頭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但禁止自行聯用酒精。
5、肝臟保護:
長期飲酒者發熱需檢測轉氨酶,水飛薊賓膠囊、復方甘草酸苷片可輔助改善酒精性肝損傷。嘔吐物帶血應立即就醫排除消化道出血。

酒后發熱期間應保持室溫25℃左右,穿著吸濕透氣的純棉衣物。飲食選擇小米粥、南瓜羹等低脂流食,避免辛辣刺激。適當進行散步等低強度活動促進代謝,若72小時未退燒或出現意識模糊需急診處理。酒精代謝期間禁止服用鎮靜類藥物,發熱反復者建議完善肝功能、胰腺超聲等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