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增生可通過非甾體抗炎藥、軟骨保護劑、中成藥、鎮痛類藥物、鈣劑等方式治療。骨質增生通常由關節退變、慢性勞損、代謝異常、遺傳因素、肥胖等原因引起。

1、非甾體抗炎藥:
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塞來昔布等藥物可緩解骨質增生引發的炎癥反應和疼痛。這類藥物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少局部腫脹,適用于急性發作期,但需注意胃腸道刺激風險,長期使用需監測肝腎功能。
2、軟骨保護劑:
硫酸氨基葡萄糖、鹽酸氨基葡萄糖等藥物能促進軟骨基質合成,延緩關節退化進程。臨床建議連續服用3個月以上,可改善關節活動功能,配合適度運動能增強關節穩定性。

3、中成藥調理:
骨刺平片、抗骨增生片等中成藥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功效。成分多含丹參、當歸等中藥材,適合輕中度癥狀患者,需辨證使用,避免與西藥同服產生相互作用。
4、鎮痛類藥物:
對乙酰氨基酚、曲馬多等藥物針對頑固性疼痛可短期使用。中樞性鎮痛藥需警惕成癮性,適用于非甾體藥物無效時,需在醫生指導下嚴格控制用藥周期。
5、鈣劑補充:
碳酸鈣、檸檬酸鈣配合維生素D3可預防骨質疏松加重骨質增生。每日鈣攝入量建議800-1200mg,夜間服用吸收效果更佳,同時需增加奶制品、深綠色蔬菜攝入。

骨質增生患者日常需控制體重減輕關節負荷,建議選擇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每日補充500ml牛奶或等量乳制品。疼痛急性期可采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睡眠時使用軟枕保持頸椎腰椎生理曲度。若出現關節畸形、活動嚴重受限或持續性夜間痛,需及時進行X線或MRI檢查評估手術指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