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神經病是指周圍神經系統結構或功能異常導致的一系列疾病,主要表現有感覺異常、運動障礙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周圍神經病可能由糖尿病、感染、中毒、遺傳因素、免疫異常等原因引起。

1、糖尿病
長期高血糖會損害周圍神經的微血管和神經纖維,導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可能出現四肢遠端對稱性麻木、刺痛或感覺減退,嚴重時出現肌肉無力和萎縮。控制血糖是基礎,可遵醫囑使用甲鈷胺、硫辛酸、依帕司他等藥物營養神經。
2、感染
帶狀皰疹病毒、萊姆病螺旋體等病原體可直接侵襲神經組織。這類感染性神經病常表現為單側肢體疼痛伴皮疹或游走性紅斑。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或抗生素如多西環素是主要治療手段,急性期可配合糖皮質激素減輕炎癥。
3、中毒
長期接觸重金屬、有機溶劑或某些化療藥物會引發中毒性神經病。鉛中毒多表現為手腕下垂,化療藥物常導致手套襪套樣感覺障礙。脫離毒物接觸是關鍵,螯合劑如依地酸鈣鈉可用于重金屬中毒,B族維生素可輔助神經修復。

4、遺傳因素
腓骨肌萎縮癥等遺傳性神經病多起病隱匿,表現為進行性遠端肌無力和感覺缺失。基因檢測可明確診斷,目前以對癥治療為主,物理治療和矯形器具能改善運動功能,部分類型可嘗試維生素E或輔酶Q10補充。
5、免疫異常
吉蘭-巴雷綜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神經病發病急驟,常見四肢對稱性弛緩性癱瘓。血漿置換和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是主要治療方式,重癥需呼吸支持,恢復期配合康復訓練。

周圍神經病患者需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干燥以防感覺遲鈍導致的損傷,均衡飲食保證B族維生素攝入,適度活動維持肌肉張力。避免接觸神經毒性物質,糖尿病患者應嚴格監測血糖。出現進行性加重的麻木、無力癥狀應及時就醫,通過神經傳導檢查明確病變程度,早期干預可顯著改善預后。寒冷季節需加強肢體保暖,選擇防滑鞋預防跌倒,疼痛明顯時可嘗試溫水浸泡緩解癥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