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發作的典型癥狀包括意識喪失、肢體抽搐、口吐白沫,部分患者可能出現感覺異常、自動癥或精神行為異常。癲癇發作形式主要有全面性發作、局灶性發作、失神發作、肌陣攣發作、強直-陣攣發作等。

1、全面性發作
全面性發作時患者意識完全喪失,表現為雙側肢體對稱性強直或陣攣,常伴有眼球上翻、呼吸暫停、面色青紫。發作后進入嗜睡狀態,可能出現舌咬傷或尿失禁。這類發作與大腦雙側異常放電有關,需通過腦電圖確診。
2、局灶性發作
局灶性發作時患者意識可能保留,表現為單側肢體抽搐、感覺異常或特殊動作,如手指不自主抽動、口角抽動、幻嗅等。部分患者發作后會出現暫時性肢體無力,稱為Todd麻痹。這類發作提示大腦局部存在異常放電灶。
3、失神發作
失神發作多見于兒童,表現為突然動作中止、凝視,持續數秒后迅速恢復,發作后無記憶。患者可能伴有輕微肌陣攣或自動癥動作。這類發作容易被誤認為注意力不集中,需通過視頻腦電圖捕捉發作期異常放電。

4、肌陣攣發作
肌陣攣發作表現為突發、短暫、閃電樣的肌肉收縮,可累及單個肌肉或肌群,常見于上肢或軀干。發作時意識通常保留,多在清晨或睡眠不足時加重。這類發作可能與遺傳性癲癇綜合征相關。
5、強直-陣攣發作
強直-陣攣發作分為強直期和陣攣期,強直期全身肌肉持續收縮,陣攣期肢體節律性抽動。發作時可能伴隨尖叫、呼吸暫停,發作后常見意識模糊和肌肉酸痛。這類發作需要與暈厥、心因性發作等鑒別。

癲癇患者應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飲酒、閃光刺激等誘因。飲食需均衡營養,適當補充維生素B族。發作期間需防止跌倒和誤吸,記錄發作表現和持續時間。建議定期復診調整抗癲癇藥物,如丙戊酸鈉、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等需在醫生指導下規范使用。家屬應學習急救知識,發作超過5分鐘或連續發作需立即送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