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個地區的疫情防控持續優化,一些人總是擔心---若是這樣放開了,豈不是感染人數逐漸增加?
于是不少市民也都紛紛在家囤藥,尤其是連花清瘟系列藥品被搶購,導致市面上藥店、醫院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片)缺貨,真正有需要的患者買不到藥,用不上藥。

囤藥,還真沒必要!
從原始株到德爾塔再到奧密克戎,新冠病毒的致病性越來越弱,但傳染性越來越強,奧密克戎感染者多數情況都能自行好轉,囤藥也沒有太大必要。
面對新冠的“備藥”,咱們需要科學,家中可適量預備一些常用的解熱鎮痛藥、中成藥、常規感冒藥,同類藥物準備一種即可。
但大量囤藥沒必要,藥物長期不用過期浪費,沒有針對性地疊加用藥還可能導致藥物過量風險。
針對以一些中藥,一些藥店甚至廠家大肆宣揚“中藥純天然,無毒副作用”。
不少人對此深信不疑,認為中藥來源于大自然中的動物、植物和礦物,無副作用。
中藥為何具有肝腎毒性?
西醫藥物成分較明確,經過大量臨床醫學的論證,藥物的副作用也會明確,一般都會在使用說明中標出。
但中藥卻不同,它不同于中成藥,中成藥也有大量的臨床試驗,但中藥的使用多憑醫生的經驗,藥物的產地、氣候、種植過程都存在不同。
倘若依舊按照原有藥方,可能存在一些問題,不同的人群,其耐藥性也不盡相同,都會產生不同的副作用。
一般情況下,藥物進入人體,經胃腸吸收進入血液,血液將其運輸至病患部位,起到治療作用,再進入肝臟代謝。
若藥物用量過多或藥物毒性較大,都會對肝臟造成傷害,也就是常說的肝毒性;
肝臟代謝完成后,通常會經過腎臟代謝形成尿液排出體外,若藥物毒性依舊較大,就會對腎臟健康造成威脅,也就是腎毒性。
不同的藥物其毒性也不相同,在肝臟和腎臟的停留時間也不相同,對人體肝腎損傷程度也不相同。
哪些中藥會有肝腎毒性呢?

我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該書中指出有四大類中藥具有肝腎毒性。
第一類、含馬兜鈴酸的中藥
包括馬兜鈴、天仙藤、青木香、朱砂蓮、關木通、廣防己、漢中防己、管南香、大青葉木香南木香、葫蘆葉馬兜鈴、海南馬兜鈴、革葉馬兜鈴、苞葉馬兜鈴、白朱砂蓮、金耳環、細辛、通城虎、杜衡等。
第二類、含砷、汞、鉛類的礦物類中藥
包括雄黃、紅礬、鉛丹、朱砂、明礬、鉛粉、水銀、清粉、砒霜等。
這類藥物中含有的砷、汞、鉛都屬于重金屬,會對人體造成很嚴重的傷害,尤其是肝臟和腎臟,易引發肝臟疾病和腎臟疾病。
第三類、其他植物類中藥
這類藥物包括馬錢子、雷公藤、烏頭、附子、秋水仙、巴豆、益母草、丁香、曼陀羅花、夾竹桃、牽牛子、大青葉、澤瀉厚樸、棉花子、金櫻根、土牛膝、蘆薈等。這些藥物均被發現可能損傷腎臟健康。
第四類、動物類中藥
中醫用藥有時講究“以毒攻毒”,因此會選用一些毒性較為強烈的中藥,如蛇毒、斑蝥、豬膽、蜈蚣、水蛭、海馬、魚膽等。
若患者長期使用這類中藥,其中的毒素會對人體肝腎器官造成損傷,具有肝腎毒性。
政策調整后,如何更好地預防新冠?
面對疫情形式不斷變化,新冠病毒與我們距離也逐漸接近,再加上冬季與流感雙重影響下,我們更需要做好個人自我防護。
比如做好物理性阻斷預防措施,戴口罩、手衛生、保持社交距離、通風等常態個人疫情防控依然需要保持警惕,外出戴好口罩,避免人員聚集。
比如積極接種新冠病毒疫苗,能夠有效減少重癥發生、減少死亡,尤其是老人,在完成基礎性免疫接種后又打了加強針,即使有感染,出現重癥或死亡的風險能夠大幅度降低。

當然,新冠肺炎的發生、發展以及預后,都與人體免疫系統良好存在密切的關系。
在日常生活中,咱們還需提高人體自身免疫系統,保持良好飲食、運動、心理以及睡眠,都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