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產期通常指妊娠28周至產后1周的時間段,此時胎兒已具備存活能力,但需根據母嬰健康狀況評估分娩時機。決定分娩的關鍵因素包括孕周確認、胎兒成熟度評估、胎盤功能監測、孕婦并發癥控制及產道條件評估。
1、孕周確認:
通過末次月經計算或早期超聲核對孕周,妊娠滿37周為足月。孕周不足37周時,若無醫學指征不建議提前分娩,早產可能增加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腦損傷等風險。
2、胎兒成熟度:
通過超聲測量胎兒雙頂徑、股骨長等指標評估生長發育,羊水穿刺檢測卵磷脂/鞘磷脂比值可判斷肺成熟度。胎兒肺發育不成熟時,需考慮促胎肺成熟治療后再分娩。
3、胎盤功能:
胎盤鈣化分級、臍血流多普勒監測可反映胎盤轉運功能。出現胎盤功能減退如羊水過少、胎兒生長受限時,需權衡繼續妊娠與立即分娩的風險收益。
4、母體狀況:
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等并發癥可能需提前終止妊娠。子癇前期患者出現重度表現血壓≥160/110mmHg、肝酶升高時,建議在34周后考慮分娩。
5、產道評估:
通過骨盆測量、宮頸Bishop評分判斷陰道分娩可行性。頭盆不稱、胎位異常等情況可能需剖宮產,而宮頸條件成熟者可嘗試引產。
圍產期孕婦應保持每日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孕婦瑜伽,補充富含DHA的深海魚及鐵元素豐富的紅肉,睡眠時采取左側臥位改善胎盤供血。每周監測胎動變化,出現規律宮縮、破水或胎動減少需立即就醫。產后注意會陰護理與惡露觀察,母乳喂養時每日需增加500大卡熱量攝入,優先選擇高蛋白食物如雞蛋、豆制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