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可通過頭孢克洛、阿莫西林、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藥物治療,通常由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礙、免疫力低下、耳部外傷等因素引起。

1、抗生素治療:
細菌性中耳炎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口服藥物包括頭孢克洛、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療程通常7-10天。化膿性中耳炎可配合氧氟沙星滴耳液局部消炎,使用前需清潔外耳道分泌物。
2、抗病毒藥物:
病毒性中耳炎可選用利巴韋林等抗病毒藥物,多伴隨流感或感冒癥狀。該類型具有自限性,用藥主要緩解耳痛、發熱等不適,需配合鼻腔減充血劑改善咽鼓管通氣。

3、鎮痛消炎:
急性期耳痛明顯時可短期使用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止痛,兒童需按體重調整劑量。鼓膜充血腫脹者可聯合地塞米松等糖皮質激素滴耳液,減輕黏膜水腫。
4、局部處理:
鼓膜穿孔者禁用滴耳液,需用無菌棉簽清理外耳道膿液。未穿孔者可用3%硼酸酒精滴耳,每日3次促進炎癥消退。慢性中耳炎需定期耳內鏡復查,避免形成膽脂瘤。
5、病因控制:
過敏性鼻炎患者需聯合氯雷他定控制鼻部癥狀,腺樣體肥大兒童可能需手術切除。糖尿病患者應監測血糖,免疫力低下者可用匹多莫德調節免疫。

治療期間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潛水;增加獼猴桃、鮮棗等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促進黏膜修復;急性期疼痛可熱敷耳周緩解。反復發作超過3個月或出現聽力下降、持續高熱需耳鼻喉科就診,排除乳突炎等并發癥。日常注意預防感冒,正確擤鼻避免逆行感染,兒童喂奶時保持半豎立姿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