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肝損傷可通過停用可疑藥物、保肝藥物治療、促進藥物代謝、營養支持和定期監測肝功能等方式治療。藥物性肝損傷通常由抗生素、解熱鎮痛藥、抗結核藥、中草藥和抗腫瘤藥等藥物引起。

1、停用可疑藥物
立即停用可能導致肝損傷的藥物是治療的首要措施。醫生會評估患者用藥史,確定可疑藥物并建議替代治療方案。部分藥物需逐步減量以避免戒斷反應,患者不可自行停藥。
2、保肝藥物治療
常用保肝藥物包括還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膽堿和甘草酸制劑。還原型谷胱甘肽可中和自由基,多烯磷脂酰膽堿修復肝細胞膜,甘草酸制劑具有抗炎作用。藥物選擇需根據肝功能指標異常類型決定。
3、促進藥物代謝
對于某些特定藥物中毒,可使用特殊解毒劑促進代謝。N-乙酰半胱氨酸可用于對乙酰氨基酚中毒,消膽胺可阻斷某些藥物的腸肝循環。嚴重病例可能需要進行血液凈化治療。

4、營養支持
保證足夠熱量和蛋白質攝入有助于肝細胞修復。推薦適量優質蛋白如魚肉、豆制品,限制高脂飲食。補充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E可能有益,但需避免過量補充脂溶性維生素。
5、定期監測肝功能
治療期間需定期復查肝功能指標,包括轉氨酶、膽紅素和凝血功能等。根據指標變化調整治療方案,嚴重肝損傷需住院監測。恢復期也應定期隨訪,評估肝臟恢復情況。

藥物性肝損傷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飲酒。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適量食用新鮮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恢復期可進行適度有氧運動如散步,但應避免劇烈運動。所有藥物使用前需咨詢避免再次發生肝損傷。如出現乏力、食欲減退、皮膚黃染等癥狀應及時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