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臟病可能出現心悸、呼吸困難、水腫等癥狀,嚴重時可出現端坐呼吸、咯血或暈厥。妊娠合并心臟病主要與原有心臟疾病加重或妊娠期血流動力學改變有關,常見類型包括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妊娠期高血壓性心臟病等。

1、心悸
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可能導致心臟負荷加重,出現心跳加快或不規則。原有心臟瓣膜病變者更易出現心悸,尤其在妊娠中晚期。輕度心悸可通過左側臥位緩解,持續或加重需心電圖檢查排除心律失常。妊娠期禁用普羅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藥,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拉貝洛爾。
2、呼吸困難
子宮增大壓迫膈肌及肺血管阻力下降均可導致氣促,但靜息時呼吸困難需警惕心力衰竭。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是左心功能不全的典型表現,可能伴隨咳嗽或粉紅色泡沫痰。限制鈉鹽攝入并監測血氧飽和度,嚴重者需住院給予呋塞米等利尿劑治療。
3、下肢水腫
妊娠期生理性水腫多局限于足踝部,晨輕暮重。心臟病相關水腫常蔓延至小腿甚至大腿,按壓后凹陷恢復緩慢。合并頸靜脈怒張或肝腫大時提示右心衰竭,需評估心臟超聲。穿戴彈力襪并抬高下肢,避免使用氫氯噻嗪等可能影響胎兒的利尿劑。

4、胸痛
冠狀動脈疾病或主動脈夾層引起的胸痛呈撕裂樣或壓迫感,可能放射至背部。妊娠期心肌梗死雖罕見但死亡率高,需立即排查心電圖及肌鈣蛋白。硝酸甘油可用于緩解心絞痛,但需避免血壓驟降影響胎盤灌注。
5、紫紺與暈厥
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可能出現口唇指甲發紫,提示血氧飽和度下降。嚴重心律失常或肺栓塞導致的暈厥常伴意識喪失,需緊急處理。法洛四聯癥等紫紺型心臟病孕婦妊娠風險極高,建議孕前評估手術矯正必要性。

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需嚴格控制體重增長,每日監測血壓和尿量。保證充足睡眠避免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補充鐵劑預防貧血加重心臟負擔。定期進行胎心監護和心臟超聲檢查,選擇三級醫院產科與心內科聯合隨訪。出現靜息心率超過100次/分、夜間不能平臥或尿量明顯減少時需立即就醫,分娩方式需根據心功能分級個體化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