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齊的藥物治療需根據具體類型和病因選擇,常用藥物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藥、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等。以下為臨床常用藥物分類及適應癥:

1. 抗心律失常藥物
普羅帕酮:適用于室上性及室性早搏,可延長心肌不應期。
胺碘酮:廣譜抗心律失常藥,用于房顫、室性心動過速等頑固性心律失常,需監測甲狀腺和肺功能。
利多卡因:靜脈用藥,主要用于急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心肌梗死后的室顫。
2. β受體阻滯劑
美托洛爾:通過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適用于竇性心動過速、房顫心室率控制。
比索洛爾:對β1受體選擇性更高,適合合并高血壓或心衰的心律不齊患者。

3. 鈣通道阻滯劑
維拉帕米:用于房性心動過速、房顫心室率控制,禁用于嚴重心衰患者。
地爾硫?:適用于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可擴張冠狀動脈。
4. 其他輔助藥物
地高辛:用于房顫伴心衰患者的心室率控制,需警惕洋地黃中毒。
鉀鎂補充劑:低鉀或低鎂血癥誘發的心律失常需糾正電解質紊亂。

抗心律失常藥物可能引發新的心律失常如普羅帕酮致室速,需嚴格遵醫囑使用。合并器質性心臟病如心肌缺血、心衰時,需優先治療原發病。
若出現心悸、暈厥或胸痛,建議立即心內科就診評估是否需要射頻消融或起搏器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