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和痤瘡是兩種不同的皮膚問題,毛囊炎主要由細菌或真菌感染引起,痤瘡則與皮脂分泌過多、毛囊角化異常等因素相關。
1、病因差異:毛囊炎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馬拉色菌感染毛囊導致,表現為紅腫疼痛的膿皰。痤瘡的發病與雄激素水平升高、毛囊皮脂腺導管角化過度有關,常伴隨粉刺和炎性丘疹。

2、臨床表現:毛囊炎皮損多為孤立性紅色丘疹或膿皰,中心可見毛發穿過。痤瘡表現為開放性粉刺、閉合性粉刺以及炎性丘疹、膿皰,嚴重者可能出現結節和囊腫。
3、好發部位:毛囊炎可發生于任何有毛發的部位,常見于頭皮、胡須區和四肢。痤瘡好發于皮脂腺豐富的區域,如面部、胸部和背部。
4、治療方法:毛囊炎需根據病原體選擇抗菌藥物,細菌性可使用莫匹羅星軟膏,真菌性可用酮康唑乳膏。痤瘡治療包括外用維A酸類藥物調節角化,過氧化苯甲酰抑制痤瘡丙酸桿菌,嚴重者可口服異維A酸。
5、預防措施: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過度摩擦和刺激。毛囊炎患者需注意消毒剃須工具,痤瘡患者應選擇無油護膚品,控制高糖高脂飲食。

毛囊炎和痤瘡的日常護理都需注重皮膚清潔,建議使用溫和的潔面產品,避免用手擠壓皮損。飲食上減少奶制品和高升糖指數食物攝入,規律作息有助于改善皮膚狀態。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廣泛皮損時需及時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