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髖關節滑膜炎主要表現為髖部疼痛、跛行和活動受限,通常由病毒感染、外傷或免疫反應引起。
1、髖部疼痛:

早期表現為單側髖關節隱痛或鈍痛,活動后加重。疼痛可能向大腿前側或膝關節放射,患兒常拒絕行走或站立。查體可見腹股溝區壓痛,髖關節被動旋轉時疼痛加劇。
2、跛行步態:
約80%患兒出現保護性跛行,患肢呈外旋屈曲位以減少關節壓力。步態異常程度與滑膜炎癥程度相關,嚴重時可完全拒絕負重。需注意與化膿性關節炎鑒別的"假性癱瘓"表現。
3、活動受限:

髖關節各方向主動及被動活動范圍減小,以內旋受限最顯著。典型表現為"4字試驗"陽性,即患側足跟置于對側膝蓋時髖關節外展受限。部分患兒可能出現夜間疼痛加重。
4、低熱乏力:
約30%病例伴隨37.5-38.5℃低熱,通常持續1-3天。可能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如咽痛、流涕。實驗室檢查可見C反應蛋白輕度升高,但白細胞計數多正常。
5、影像學特征:
超聲檢查顯示關節腔積液超過2mm為診斷標準,磁共振可見滑膜增厚但無骨質破壞。X線片主要用于排除骨折或股骨頭壞死,典型表現為關節間隙增寬和軟組織腫脹影。

建議發病期間臥床休息1-2周,避免跑跳等劇烈運動。可進行髖關節無負重活動如仰臥位空蹬自行車。飲食宜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和優質蛋白,如獼猴桃、魚肉等促進組織修復。若疼痛持續超過7天或出現高熱,需及時復查排除細菌性關節炎等嚴重情況。康復期可逐步進行髖關節屈伸訓練,但三個月內應避免競技性體育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