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驚厥多數預后良好,具體與病因、發作類型及治療時機有關。主要影響因素包括熱性驚厥、代謝異常、中樞感染、腦發育異常及癲癇綜合征。

1、熱性驚厥:
單純性熱性驚厥預后最佳,90%以上患兒不會遺留神經系統后遺癥。發作多由高熱誘發,表現為短暫全身強直-陣攣發作,持續時間通常小于5分鐘。及時退熱和預防感染是關鍵,反復發作者可考慮間歇性抗驚厥藥物預防。
2、代謝異常:
低血糖、低鈣血癥等代謝紊亂引起的驚厥,糾正異常后預后良好。這類驚厥多伴隨喂養困難、肌張力改變等癥狀。需定期監測血糖、電解質水平,母乳喂養者應注意母親維生素D補充。
3、中樞感染:

腦炎、腦膜炎所致驚厥可能遺留癲癇或發育遲緩。患兒常伴有發熱、意識障礙等表現。早期足量抗生素治療可改善預后,部分病例需長期神經康復訓練。
4、腦發育異常:
腦皮質發育不良等結構異常可能導致難治性驚厥。這類患兒多合并運動障礙或智力低下,需通過腦電圖和核磁共振明確診斷。部分病例可通過手術切除致癇灶改善癥狀。
5、癲癇綜合征:
嬰兒痙攣癥等特殊癲癇綜合征預后較差。表現為成串點頭發作,腦電圖呈高度失律。需盡早使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或氨己烯酸治療,延誤干預可能影響認知發育。

對于驚厥發作后的嬰兒,建議保持側臥位防止誤吸,記錄發作時間和表現特征。母乳喂養期間母親應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攝入,添加輔食后注意補充含鋅、鎂的食物如瘦肉和綠葉蔬菜。定期進行發育評估,發現運動或語言落后時及時介入早期干預。避免過度包裹導致體溫升高,居住環境保持通風涼爽。疫苗接種需按計劃進行,發熱性疾病時密切監測體溫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