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竇炎可通過鼻用糖皮質激素、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黏液溶解促排劑、抗組胺藥、中藥制劑等藥物治療。慢性鼻竇炎通常由細菌感染、過敏反應、鼻腔結構異常、免疫功能低下、環境刺激等因素引起。

1、鼻用糖皮質激素:
布地奈德鼻噴霧劑、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等能減輕鼻腔黏膜炎癥和水腫,改善鼻塞和分泌物增多癥狀。這類藥物通過抑制炎癥介質釋放發揮作用,需連續使用2-4周見效,適用于伴鼻息肉或明顯黏膜腫脹者。使用時應避免長期高劑量噴鼻以防黏膜萎縮。
2、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具有抗炎和免疫調節作用,適用于病程超過12周的慢性鼻竇炎。這類藥物能抑制細菌生物膜形成,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致病菌有效。治療周期通常需4-8周,需注意胃腸道不良反應及肝功能監測。
3、黏液溶解促排劑:

桉檸蒎腸溶軟膠囊、標準桃金娘油腸溶膠囊可降低分泌物黏稠度,促進纖毛擺動功能恢復。通過調節黏液成分改善鼻腔引流,緩解頭面部脹痛癥狀。需配合鼻腔沖洗使用,服藥期間應增加水分攝入。
4、抗組胺藥: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適用于合并過敏性鼻炎的病例,能阻斷組胺受體減輕鼻癢和噴嚏。第二代抗組胺藥嗜睡副作用較輕,建議夜間服用。需注意與酮康唑等藥物的相互作用。
5、中藥制劑:
鼻淵舒口服液、辛芩顆粒等中成藥具有清熱解毒、宣肺通竅功效。含蒼耳子、辛夷等成分可改善鼻竇引流,適用于反復發作的慢性鼻竇炎。需辨證使用,脾胃虛寒者慎用。

慢性鼻竇炎患者日常應保持鼻腔濕潤,使用生理鹽水鼻腔沖洗每日2-3次,避免接觸粉塵及冷空氣刺激。飲食宜清淡,多食富含維生素C的果蔬,限制乳制品攝入以防分泌物黏稠。適度有氧運動可增強免疫力,但需避免游泳等可能引發鼻腔感染的活動。睡眠時抬高床頭15度有助于鼻竇引流,戒煙并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癥狀持續超過3個月或出現視力改變、劇烈頭痛需及時耳鼻喉科就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