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流產應掛婦產科或生殖醫學科。習慣性流產可能與染色體異常、子宮結構異常、內分泌失調、免疫因素、感染等因素有關。

1、婦產科
婦產科是處理習慣性流產的首選科室,醫生會通過超聲檢查、激素水平檢測等方式評估子宮和胚胎情況。對于子宮結構異常如子宮縱隔、宮頸機能不全等問題,婦產科醫生可采取宮腔鏡手術或宮頸環扎術等治療措施。若存在黃體功能不足等內分泌問題,可能建議使用黃體酮等藥物支持妊娠。
2、生殖醫學科
生殖醫學科更適合反復流產且排除解剖因素的患者,重點排查染色體異常、免疫因素等病因。醫生可能建議夫妻雙方進行染色體核型分析,對抗磷脂抗體綜合征等免疫問題會采用低分子肝素聯合阿司匹林治療。對于不明原因流產,可能推薦胚胎植入前遺傳學篩查技術。
3、內分泌科
當習慣性流產與甲狀腺功能異常、糖尿病等內分泌疾病相關時,需轉診至內分泌科。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需調整左甲狀腺素鈉劑量,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可能需使用二甲雙胍改善胰島素抵抗。

4、風濕免疫科
抗磷脂抗體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疾病導致的流產需風濕免疫科介入。治療包括小劑量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藥物,嚴重者可能使用羥氯喹調節免疫。定期監測抗心磷脂抗體、狼瘡抗凝物等指標至關重要。
5、遺傳咨詢科
對于染色體平衡易位等遺傳因素引起的流產,遺傳咨詢科可提供產前診斷建議。醫生會評估再次妊娠的遺傳風險,推薦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或產前羊水穿刺。部分病例可能需要考慮供卵或供精等輔助生殖方案。

習慣性流產患者應保持規律作息,避免吸煙飲酒等不良習慣,適量補充葉酸和維生素E。建議記錄基礎體溫和月經周期,妊娠后避免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飲食注意均衡營養,增加優質蛋白和深色蔬菜攝入,控制咖啡因攝入量。定期進行心理疏導緩解焦慮情緒,與醫生保持密切溝通制定個性化保胎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