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發燒可通過物理降溫、補充水分、調整飲食、藥物干預和就醫評估等方式治療。孕婦發燒通常由感冒、尿路感染、流感、肺炎或中暑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溫:
體溫低于38.5℃時優先采用溫水擦浴、冰袋冷敷額頭或腋下等物理方法。避免酒精擦拭以防皮膚吸收,室溫建議保持在24-26℃。松解衣物促進散熱,同時監測體溫變化頻率應達到每小時1次。
2、補充水分:
每日飲水量需增加至2000-2500毫升,可選擇淡鹽水、椰子水或口服補液鹽。發熱導致代謝率增高,水分蒸發量約為平時的1.5倍。排尿量應維持在每小時30毫升以上,尿液顏色以淡黃色為佳。
3、調整飲食:

采用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小米粥、藕粉、蔬菜湯,每日分5-6次少量進食。蛋白質攝入量保持每公斤體重1.2克,優先選擇蒸蛋羹、魚肉等易消化食材。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加重代謝負擔。
4、藥物干預:
體溫超過38.5℃需在產科醫生指導下使用對乙酰氨基酚,嚴格避免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用藥間隔不少于6小時,24小時內不超過4次。中成藥可考慮板藍根顆粒,禁用含麻黃堿成分的復方制劑。
5、就醫評估:
持續高熱超過48小時、伴隨劇烈頭痛或宮縮時需立即就診。血常規檢查重點關注白細胞和C反應蛋白指標,必要時進行尿培養或胸部X線檢查。妊娠20周后發熱可能誘發胎心過速,需持續胎心監護。

孕婦發燒期間建議保持每日8小時睡眠,選擇左側臥位改善胎盤供血。室內濕度控制在50%-60%,可使用加濕器預防呼吸道干燥。穿著純棉透氣衣物,每2小時更換一次以保持皮膚清潔。適當食用雪梨、銀耳等滋陰食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進行3次每次10分鐘的深呼吸練習,促進肺循環。若出現陰道流血、胎動異常等產科急癥表現,需即刻急診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