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牙一直不處理可能導致齲齒加重、牙髓炎、根尖周炎、牙齒脫落甚至全身感染。齲齒的發展過程主要有牙釉質破壞、牙本質腐蝕、牙髓感染、根尖病變、頜骨炎癥等階段。

1、牙釉質破壞
早期齲壞僅影響牙釉質時,牙齒表面會出現白堊色斑塊或黑色齲洞。此時細菌產生的酸性物質持續溶解牙齒礦物質,但尚未引起明顯疼痛。可通過含氟牙膏刷牙、窩溝封閉等非侵入方式控制病情發展。
2、牙本質腐蝕
齲壞穿透牙釉質后,會快速腐蝕較軟的牙本質層。患者可能出現冷熱刺激敏感癥狀,進食甜食時產生短暫酸痛。需要及時進行樹脂充填治療,避免細菌繼續向深層侵襲。
3、牙髓感染
當細菌侵入牙髓腔會引起劇烈自發性疼痛,夜間加重且止痛藥效果有限。這種情況需立即進行根管治療,清除感染牙髓并使用牙膠尖充填根管。延誤治療可能導致牙髓壞死化膿。

4、根尖病變
壞死的牙髓組織可能通過根尖孔擴散至牙槽骨,形成根尖肉芽腫或囊腫。患者會出現咬合痛、牙齦膿包等癥狀。此時需要配合根管再治療或根尖手術,嚴重者需拔除患牙。
5、頜骨炎癥
感染擴散可能引發頜骨骨髓炎或間隙感染,出現面部腫脹、發熱等全身癥狀。這種情況需住院接受靜脈抗生素治療,必要時進行切開引流手術。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發生嚴重并發癥。

建議每半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發現齲齒及時治療。日常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線清潔,減少高糖飲食攝入。孕婦、糖尿病患者等高風險人群應加強口腔護理。出現牙痛、牙齦腫脹等癥狀時須立即就醫,避免因延誤治療導致牙齒無法保留或引發全身感染。對于已經嚴重損壞的牙齒,可考慮種植牙或固定橋修復以恢復咀嚼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