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槽牙一咬合就疼可能由齲齒、牙髓炎、根尖周炎、牙隱裂、智齒冠周炎等原因引起,需根據具體病因采取相應治療措施。

1、齲齒
齲齒是牙齒硬組織被細菌侵蝕形成的缺損。當齲洞較深接近牙髓時,咬合壓力會刺激牙髓神經引發疼痛。典型表現為進食冷熱酸甜食物時敏感,齲洞內可見褐色軟化牙本質。治療需清除腐質后填充復合樹脂或玻璃離子水門汀,嚴重者需根管治療。日常應使用含氟牙膏并定期檢查。
2、牙髓炎
牙髓炎多由深齲未及時治療發展而來,表現為自發性陣發痛、夜間痛加重,咬合時疼痛加劇。急性期可見牙髓腔壓力增高導致的跳痛,冷熱刺激可誘發持續疼痛。需進行開髓引流緩解壓力,后期行根管治療清除感染源。避免用患側咀嚼硬物,發作時可臨時服用布洛芬緩解。
3、根尖周炎
根尖周炎是牙髓感染擴散至根尖周組織的炎癥,咬合時出現明顯叩痛,患牙有浮出感。急性期伴隨牙齦腫脹,慢性期可見根尖區瘺管。需通過根管治療清除感染,膿腫形成者需切開引流。治療期間避免咀嚼硬物,可配合使用甲硝唑片控制感染。

4、牙隱裂
牙隱裂是牙齒表面出現微小裂紋,咬合時裂紋受力擴張刺激牙髓引發銳痛。常見于咀嚼硬物或夜磨牙患者,疼痛具有定位明確、突發性特點。淺表裂紋可用樹脂粘接修復,深達牙髓者需根管治療后全冠修復。建議使用咬合墊減少夜磨牙損傷,避免用牙開瓶蓋等行為。
5、智齒冠周炎
智齒萌出不全時牙齦形成盲袋易積存食物殘渣,細菌感染引發冠周軟組織紅腫。咬合時對腫脹牙齦產生壓迫痛,可放射至耳顳部。急性期需局部沖洗上藥,全身應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炎癥消退后評估拔除指征。保持口腔清潔,使用生理鹽水漱口有助于緩解癥狀。

出現咬合痛應避免用患側咀嚼,減少冷熱刺激,及時就診明確診斷。日常注意早晚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潔,每半年進行口腔檢查,發現齲齒早治療。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急性發作期間,可暫時用對乙酰氨基酚緩解疼痛,但需警惕藥物掩蓋病情延誤治療。長期夜磨牙者建議定制咬合墊保護牙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