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腹瀉時需注意調整飲食結構、補充水分、觀察伴隨癥狀、避免濫用藥物及保持肛周清潔。腹瀉可能由胃腸功能減退、食物不耐受、腸道感染、慢性疾病或藥物副作用等因素引起。

1、調整飲食結構
選擇低脂低纖維的清淡食物,如米粥、面條、饅頭等易消化主食,避免生冷、辛辣或高糖食物。可少量多餐減輕腸道負擔,適當補充蒸熟的蘋果、山藥等含果膠食物幫助收斂腸道。乳糖不耐受者需暫停乳制品攝入。
2、補充水分
每2小時飲用200毫升溫水或淡鹽水,可交替補充口服補液鹽防止電解質紊亂。觀察尿液顏色,若呈深黃色需增加飲水量。合并嘔吐時可小口頻飲,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刺激胃腸。
3、觀察伴隨癥狀
記錄每日排便次數、性狀及是否含黏液血便,監測體溫和血壓變化。出現持續高熱、意識模糊、皮膚彈性下降等脫水表現,或腹瀉超過3天未緩解時需立即就醫。慢性腹瀉患者需定期檢測營養指標。

4、避免濫用藥物
未經醫生指導不宜自行服用止瀉藥,感染性腹瀉過早止瀉可能加重病情。益生菌制劑需與抗生素間隔2小時服用。長期使用通便藥的老人應逐步減量,防止反跳性腹瀉。
5、保持肛周清潔
每次排便后使用溫水清洗,輕柔擦干后涂抹氧化鋅軟膏保護皮膚。臥床老人需及時更換尿墊,保持會陰部干燥。出現肛周紅腫或破潰時可用生理鹽水濕敷,必要時就醫處理。

建議老人日常注意餐具消毒,避免進食隔夜飯菜。適度活動促進腸蠕動,但腹瀉期間應減少外出以防意外。長期反復腹瀉需完善腸鏡等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合并糖尿病或心腎功能不全者需在醫生指導下調整飲食和用藥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