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積性皮炎主要表現為下肢皮膚瘙癢、色素沉著、水腫、濕疹樣變和潰瘍形成。淤積性皮炎通常由下肢靜脈功能不全導致,屬于慢性皮膚炎癥性疾病,需結合臨床表現和靜脈功能檢查確診。

1、皮膚瘙癢
早期常見下肢持續性瘙癢,尤其在久站或傍晚加重。瘙癢與靜脈高壓導致皮膚代謝產物堆積有關,搔抓后可能出現抓痕或繼發感染。建議避免搔抓,可局部使用爐甘石洗劑緩解癥狀,嚴重時需就醫進行抗組胺治療。
2、色素沉著
小腿下1/3處常見褐色或古銅色色素沉著,呈斑點狀或彌漫性分布。這是由于紅細胞外滲后含鐵血黃素沉積所致,通常伴隨皮膚萎縮和干燥。日常需避免外傷,使用保濕劑改善皮膚屏障功能。
3、下肢水腫
踝部及小腿凹陷性水腫是典型表現,晨輕暮重。靜脈回流障礙導致組織液積聚,長期可能引發脂性硬皮病。建議白天穿戴醫用彈力襪,夜間抬高患肢促進回流,必要時需進行靜脈功能評估。

4、濕疹樣變
皮膚出現紅斑、丘疹、滲出等濕疹樣改變,可能由過敏或繼發感染引起。急性期可有漿液性滲出和結痂,慢性期表現為苔蘚樣變。需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接觸刺激性物質,嚴重時需使用糖皮質激素藥膏。
5、潰瘍形成
晚期在內踝上方出現難愈性潰瘍,邊緣不規則,基底有壞死組織。潰瘍與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和反復感染有關,可能伴隨疼痛和惡臭分泌物。需規范清創換藥,控制感染,必要時行植皮手術或靜脈介入治療。

淤積性皮炎患者應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每日適度活動促進靜脈回流。飲食需控制鈉鹽攝入,補充維生素C和蛋白質以增強血管彈性。選擇寬松棉質衣物,洗澡水溫不宜過高,避免使用堿性肥皂。定期進行下肢靜脈超聲檢查,若出現皮膚破潰或發熱需及時就醫。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可能需聯合加壓治療、藥物干預和手術改善靜脈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