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根尖周炎可通過根管治療、藥物治療、手術干預等方式控制感染。該疾病通常由齲齒未及時處理、牙外傷、牙周病蔓延等因素引起,伴隨咬合痛、牙齦腫脹等癥狀。

齲齒進展至牙髓感染是常見誘因。細菌通過齲洞侵入牙髓后向根尖擴散,可能引發自發性跳痛。早期可通過開髓引流緩解壓力,配合頭孢類抗生素控制感染,疼痛明顯時可使用布洛芬對癥處理。
牙外傷導致根尖區損傷約占20%。牙齒受到撞擊后血管神經斷裂,壞死組織引發炎癥反應,X線片可見根尖陰影。急性期需切開排膿,慢性期建議完善根管治療,嚴重者需行根尖切除術。

牙周病晚期感染擴散需聯合處理。牙周袋內致病菌通過側支根管感染根尖,可能伴隨牙齒松動。除基礎牙周治療外,需同期進行根管消毒,頑固性病變可考慮意向性牙再植術。
根尖囊腫或肉芽腫需手術干預。當根尖病變超過5毫米且經久不愈時,需行根尖刮治術或顯微根尖手術。術前需通過錐形束CT評估病變范圍,術中采用超聲骨刀精準去骨可減少組織損傷。

治療期間應避免患牙咀嚼硬物,保持口腔衛生。根管治療成功率約85%,術后需定期復查X線觀察愈合情況。若出現持續腫脹或瘺管形成,應及時復診調整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