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青光眼是一種特殊類型的閉角型青光眼,主要表現為眼壓急劇升高、劇烈眼痛伴頭痛、視力驟降及角膜水腫,可能由晶狀體位置異常、術后并發癥、外傷等因素誘發。該病需緊急處理以防止視神經不可逆損傷,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激光治療、前房穿刺術、晶狀體摘除術、玻璃體切除術等。

1、晶狀體位置異常
晶狀體前移或膨脹可能導致房水循環受阻,引發眼壓急劇升高。患者可能出現虹視現象、瞳孔散大等癥狀。需使用縮瞳劑如毛果蕓香堿滴眼液,必要時聯合甘露醇靜脈滴注快速降眼壓。若藥物無效需考慮晶狀體摘除手術。
2、術后并發癥
白內障或青光眼術后可能出現睫狀環阻滯,導致房水逆流入玻璃體腔。典型表現為前房變淺、眼壓持續升高。可嘗試激光周邊虹膜切開術破壞阻滯環,或使用阿托品滴眼液松弛睫狀肌。頑固病例需行玻璃體切割手術。
3、外傷因素
眼球鈍挫傷可能引起晶狀體懸韌帶斷裂或玻璃體前移,誘發惡性青光眼。常伴隨前房積血、虹膜根部離斷等體征。早期可注射乙酰唑胺抑制房水生成,聯合糖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減輕炎癥反應。嚴重者需行前段玻璃體切除術。

4、炎癥反應
葡萄膜炎或眼內炎可能導致睫狀體水腫,加重房水循環障礙。患者多有眼紅、畏光表現。除常規降眼壓治療外,需加用普拉洛芬滴眼液等抗炎藥物。炎癥控制后眼壓多可逐步恢復正常。
5、特發性因素
部分患者無明確誘因即出現惡性青光眼,可能與睫狀體解剖結構異常有關。表現為雙眼先后發病、對常規治療反應差。需長期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劑如布林佐胺,必要時考慮睫狀體光凝術減少房水生成。

惡性青光眼患者日常應避免長時間低頭、劇烈咳嗽等增加眼壓的行為,定期監測眼壓變化。飲食宜低鹽低脂,適量補充維生素A和維生素C。術后患者需嚴格遵醫囑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出現眼痛加重或視力下降應立即就醫。建議每3-6個月進行視野檢查和視神經OCT評估,早期發現青光眼性視神經病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