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劑治療特應性皮炎的效果通常較好,能顯著改善皮膚炎癥和瘙癢癥狀。特應性皮炎的治療方法主要有生物制劑、外用糖皮質激素、口服抗組胺藥、免疫抑制劑、光療等。生物制劑通過靶向抑制特定炎癥因子發揮作用,適用于中重度或傳統治療無效的患者。

1、生物制劑
生物制劑如度普利尤單抗可特異性抑制白細胞介素4和白細胞介素13信號通路,減少Th2型免疫反應,從而緩解特應性皮炎患者的皮膚屏障功能障礙和慢性炎癥。臨床研究顯示其能快速減輕瘙癢、紅斑和苔蘚樣變,長期使用可維持病情穩定。常見不良反應包括結膜炎和注射部位反應,嚴重感染風險較低。
2、外用糖皮質激素
外用糖皮質激素是特應性皮炎的一線治療藥物,根據強度分為弱效、中效和強效三類。氫化可的松乳膏適用于輕度皮損,糠酸莫米松乳膏對中度炎癥效果顯著,鹵米松乳膏可用于頑固性肥厚性皮損。需注意長期使用可能導致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等局部不良反應,面部和皮膚薄嫩部位應選擇弱效制劑。
3、口服抗組胺藥
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第二代抗組胺藥能有效緩解特應性皮炎患者的瘙癢癥狀,通過阻斷H1受體減少組胺介導的炎癥反應。這類藥物嗜睡副作用較輕,適合長期使用,但對皮膚炎癥的直接改善作用有限,多作為輔助治療。夜間瘙癢嚴重者可短期聯用第一代抗組胺藥如撲爾敏。

4、免疫抑制劑
環孢素軟膠囊和他克莫司軟膏等免疫抑制劑適用于對其他治療無效的中重度特應性皮炎。環孢素通過抑制T細胞活化減輕全身炎癥,他克莫司作為局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可減少細胞因子產生。需監測腎功能和血壓,長期使用可能增加感染和惡性腫瘤風險,一般建議間歇性短期應用。
5、光療
窄譜中波紫外線光療對頑固性特應性皮炎具有明確療效,通過調節皮膚免疫反應和增加維生素D合成改善癥狀。治療需在專業醫療機構進行,初始劑量根據皮膚類型確定,逐漸遞增至維持量。常見不良反應包括皮膚干燥和暫時性紅斑,長期照射可能增加光老化風險,兒童和青少年需謹慎評估。

特應性皮炎患者日常應使用無香料低敏保濕劑維持皮膚屏障功能,避免過熱環境及羊毛等刺激性衣物。飲食上注意記錄可疑食物過敏原,保證優質蛋白和必需脂肪酸攝入。洗澡水溫控制在32-37攝氏度,沐浴后3分鐘內涂抹保濕劑。病情持續加重或合并感染時應及時復診調整治療方案,生物制劑治療期間需定期隨訪評估療效和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