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汗癥主要表現為手掌異常多汗,嚴重時可能影響日常生活。癥狀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早期多為緊張時手掌潮濕;進展期出現持續性汗珠滴落;終末期可能合并皮膚浸漬或感染。

生理性因素包括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情緒波動和高溫環境刺激。交感神經亢進會導致汗腺分泌失控,表現為不受控的汗液分泌。焦慮或緊張情緒通過神經反射加劇出汗,常見于社交場合。環境溫度超過32℃時,體溫調節機制可能引發代償性多汗。

病理性因素可能與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有關。甲亢患者代謝率增高常伴隨心率加快和手部潮熱多汗。糖尿病神經病變可造成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約35%患者出現間歇性大汗發作。這兩種情況通常伴有體重下降、心悸或肢體麻木等癥狀。
輕度手汗可通過含鋁鹽止汗劑局部護理,或進行離子導入療法。中重度癥狀需考慮口服抗膽堿能藥物如格隆溴銨、奧昔布寧調節神經傳導。頑固性病例可評估胸交感神經切斷術,術后約80%患者手掌出汗顯著減少。合并皮膚感染者需聯用抗菌藥膏如莫匹羅星軟膏。

當手汗伴隨心悸、震顫或體重驟減時,建議內分泌科排查代謝性疾病。單純性手汗持續影響持物、書寫等功能時,可向手外科咨詢微創手術方案。夜間突發大汗伴呼吸困難需急診排除心血管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