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嗡嗡響耳鳴可考慮使用改善微循環藥物、營養神經藥物或鎮靜類藥物,常用藥物包括甲鈷胺、銀杏葉提取物、艾司唑侖等。耳鳴治療需結合病因,可能與內耳供血不足、神經損傷、精神緊張等因素有關。

1、改善微循環藥:
銀杏葉提取物可擴張內耳血管,緩解缺血性耳鳴。該藥物通過增加耳蝸血流量改善微循環障礙,適用于動脈硬化或頸椎病導致的耳鳴。用藥期間需監測凝血功能,避免與抗凝藥物聯用。
2、營養神經藥:
甲鈷胺能修復受損的聽神經,適用于長期噪聲暴露或突發性耳聾伴隨的耳鳴。作為維生素B12活性成分,可促進髓鞘再生,通常需連續服用1-3個月。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輕度腹瀉等胃腸道反應。
3、抗焦慮藥物:

艾司唑侖適用于焦慮、失眠誘發的耳鳴,通過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減輕主觀性耳鳴感知。此類藥物需嚴格遵醫囑短期使用,長期服用可能產生依賴性,突然停藥可能引發戒斷反應。
4、激素類藥物:
潑尼松可用于突發性耳聾急性期伴發的耳鳴,通過抗炎作用減輕內耳水腫。需在發病72小時內開始使用,療程一般不超過2周。糖尿病患者使用需密切監測血糖變化。
5、中成藥制劑:
耳聾左慈丸具有滋腎平肝功效,對肝腎陰虛型耳鳴可能有效。含磁石、熟地黃等成分,需連續服用4周以上評估療效。服用期間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感冒發熱時暫停使用。

耳鳴患者日常需避免接觸高強度噪聲,控制咖啡因和酒精攝入。建議保持規律作息,進行太極拳等舒緩運動改善血液循環。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基礎疾病,貧血患者應補充鐵劑和維生素B12。若耳鳴持續加重或伴隨聽力下降、眩暈等癥狀,應及時進行純音測聽、耳內鏡等專科檢查。部分頑固性耳鳴可采用聲治療或認知行為療法進行干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