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推遲可通過黃體酮膠囊、地屈孕酮片、戊酸雌二醇等藥物調節。月經推遲通常由妊娠、精神壓力、多囊卵巢綜合征、甲狀腺功能異常、過度節食等原因引起。
1、妊娠因素:妊娠是育齡期女性停經最常見原因,需通過驗孕棒或血HCG檢測排除。確診妊娠后無需調經藥物,需根據妊娠計劃選擇產檢或終止妊娠方案。月經推遲超過7天且存在無保護性行為時建議優先排查妊娠。

2、精神壓力:長期焦慮緊張會抑制下丘腦功能,導致促性腺激素分泌紊亂。建議通過正念冥想、規律作息、每天30分鐘有氧運動緩解壓力,通常壓力緩解后1-2個月經周期可自行恢復。
3、多囊卵巢綜合征:可能與胰島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癥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痤瘡、多毛等癥狀。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二甲雙胍改善胰島素抵抗,配合炔雌醇環丙孕酮片調節激素水平,療程通常需要3-6個月。
4、甲狀腺功能異常:甲減或甲亢均可導致月經紊亂,需檢測TSH、FT3、FT4明確診斷。甲減患者需口服左甲狀腺素鈉,甲亢患者可選用甲巰咪唑,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后月經周期多可自行調整。
5、過度節食:長期熱量攝入不足會導致瘦素水平下降,影響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脈沖分泌。建議逐步增加每日熱量至1800大卡以上,重點補充優質蛋白如雞蛋、魚肉,配合核桃、亞麻籽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

月經推遲期間建議保持每日30分鐘快走或瑜伽等溫和運動,避免生冷寒涼食物,可適量飲用玫瑰花茶、姜棗茶等溫經散寒的飲品。若排除妊娠后月經持續推遲超過3個月,需進行婦科超聲和性激素六項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