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瘙癢癥的好發人群包括老年人、皮膚干燥者、過敏體質者、慢性疾病患者以及孕期女性。
1、老年人:
老年人皮脂腺功能減退導致皮膚屏障受損,角質層含水量下降易引發瘙癢。冬季氣候干燥時癥狀加重,表現為四肢伸側及腰背部陣發性瘙癢。日常需減少洗澡頻率,水溫控制在37℃以下,沐浴后立即涂抹含尿素或神經酰胺的保濕霜。

2、皮膚干燥者:
特應性皮炎或魚鱗病患者因先天皮膚保水能力缺陷,角質層裂隙使神經末梢暴露。接觸化纖衣物、堿性洗滌劑會誘發劇烈瘙癢,常見抓痕和苔蘚樣變。建議選擇純棉衣物,使用pH5.5弱酸性沐浴露,每周進行2-3次燕麥浴。
3、過敏體質者:
濕疹或蕁麻疹患者接觸花粉、塵螨等過敏原后,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引起瘙癢。多伴有紅色風團或滲出性丘疹,夜間癥狀顯著。需定期清洗床品,避免食用海鮮、芒果等易致敏食物,必要時口服氯雷他定。

4、慢性疾病患者:
糖尿病、尿毒癥等代謝性疾病會導致皮膚糖化終產物沉積或尿素結晶刺激。可能與微血管病變、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全身頑固性瘙癢伴皮膚萎黃。需嚴格控制原發病,進行血液透析者可嘗試紫外線療法。
5、孕期女性:
妊娠期雌激素升高引發膽汁淤積,膽鹽沉積于真皮刺激神經末梢。好發于妊娠中晚期,伴隨手掌腳底瘙癢及輕度黃疸。推薦穿著寬松衣物,局部冷敷緩解癥狀,嚴重時需監測血清膽汁酸水平。

針對不同人群的皮膚瘙癢癥,建議增加飲水攝入量至每日2000ml,適量補充維生素A和維生素E。可選擇游泳、瑜伽等低強度運動促進血液循環,避免過度抓撓引發繼發感染。貼身衣物需每日更換并使用陽光暴曬消毒,臥室濕度建議維持在50%-60%。持續性瘙癢超過兩周或伴隨皮疹、發熱需及時就診皮膚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