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頭發一般可就診皮膚科、內分泌科、營養科、中醫科、精神心理科。掉頭發可能與雄激素性脫發、甲狀腺功能異常、營養不良、氣血不足、精神壓力大等因素有關。

1、皮膚科
皮膚科是處理脫發問題的主要科室,尤其針對雄激素性脫發、斑禿等毛發疾病。雄激素性脫發與遺傳因素和雙氫睪酮水平升高有關,表現為發際線后移或頭頂毛發稀疏。斑禿多與自身免疫異常相關,常出現圓形或片狀脫發區。皮膚科醫生可能建議進行毛發鏡檢或激素水平檢測,常用藥物包括米諾地爾酊、螺內酯片等。
2、內分泌科
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均可導致彌漫性脫發,伴隨體重波動、心悸等癥狀。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因雄激素分泌異常也可能出現脫發。內分泌科通過檢測促甲狀腺激素、性激素六項等指標明確病因,治療需針對原發病進行激素調節,如左甲狀腺素鈉片、炔雌醇環丙孕酮片等藥物。
3、營養科
長期節食、缺鐵性貧血或缺乏維生素D等營養素會引起休止期脫發。營養科通過膳食評估和血清鐵蛋白、維生素檢測制定干預方案,建議增加紅肉、深色蔬菜等富含鐵和蛋白質的食物,必要時補充蛋白粉、葡萄糖酸亞鐵等營養制劑。

4、中醫科
中醫認為脫發與肝腎不足、氣血兩虛或血熱風燥相關,表現為頭發干枯易斷或頭皮油膩瘙癢。通過舌脈辨證可能使用養血生發膠囊、何首烏片等中成藥,配合梅花針叩刺或艾灸百會穴等外治法。需注意部分含何首烏制劑可能存在肝毒性風險。
5、精神心理科
長期焦慮、抑郁或睡眠障礙會導致神經源性脫發,常見表現為拔毛癖或彌漫性毛發脫落。精神心理科通過評估心理狀態可能建議認知行為治療,嚴重時可短期使用鹽酸氟西汀等抗抑郁藥物。壓力緩解后多數患者毛發可逐漸再生。

脫發患者日常應避免過度燙染、高溫吹風等物理損傷,保證每日睡眠時間,適當進行頭皮按摩促進血液循環。飲食需均衡攝入優質蛋白、維生素B族及鋅元素,如雞蛋、堅果、深海魚類等。若每日脫發量持續超過100根或出現斑片狀脫發,建議盡早就醫明確病因,避免自行使用生發產品延誤治療。產后或術后脫發多為生理性,通常半年內可自行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