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癥眩暈可遵醫囑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鹽酸氟桂利嗪、銀杏葉提取物等藥物。耳石癥又稱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主要由耳石脫落刺激半規管引起,典型表現為頭部位置變動時出現的短暫旋轉性眩暈。藥物主要用于緩解眩暈癥狀,但復位治療才是根本解決方法。

1、甲磺酸倍他司汀
甲磺酸倍他司汀是組胺衍生物,能改善內耳微循環,減輕膜迷路積水,對耳石癥繼發的眩暈和惡心有緩解作用。該藥通過調節前庭神經核活動,降低前庭系統興奮性。常見劑型為片劑,需注意可能引起輕度胃腸道不適。
2、鹽酸氟桂利嗪
鹽酸氟桂利嗪為鈣通道阻滯劑,可抑制前庭反應,減少位置性眩暈發作頻率。該藥能阻斷血管平滑肌細胞鈣離子內流,緩解內耳血管痙攣。長期使用需監測錐體外系反應,老年患者應謹慎使用。
3、銀杏葉提取物
銀杏葉提取物具有改善內耳血流和抗氧化作用,能減輕眩暈伴隨的耳鳴癥狀。其活性成分黃酮苷和萜類化合物可清除自由基,保護前庭毛細胞。該藥起效較慢,適合作為輔助治療藥物。

4、地西泮
地西泮作為苯二氮卓類藥物,通過增強中樞抑制性神經遞質作用,快速緩解急性眩暈發作。該藥可降低前庭神經核興奮性,但可能產生嗜睡等副作用,短期小劑量使用更安全。
5、茶苯海明
茶苯海明是抗組胺類止暈藥,能阻斷前庭系統H1受體,減輕旋轉性眩暈和嘔吐癥狀。該藥對運動病和耳石癥引起的眩暈均有效,但可能引起口干、視物模糊等抗膽堿能副作用。

耳石癥患者除藥物治療外,應避免突然轉頭或彎腰等誘發動作,睡眠時適當墊高頭部。復位治療后可能出現短暫頭暈,建議24小時內保持頭部直立。日常可進行Brandt-Daroff習服訓練,促進耳石吸收。若反復發作或伴隨聽力下降,需排除梅尼埃病等繼發病因。所有藥物均需嚴格遵循醫囑,不可自行調整劑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