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導致的牙縫增大可通過牙周基礎治療、修復治療和日常維護改善。牙周炎可能由菌斑堆積、牙結石刺激、咬合創傷等因素引起,通常伴隨牙齦出血、牙齒松動等癥狀。

菌斑堆積是牙周炎的主要誘因。口腔細菌在牙齒表面形成生物膜,長期刺激牙齦引發炎癥反應。通過超聲波潔治和手工刮治清除齦上齦下菌斑,配合氯己定含漱液控制細菌繁殖,可減緩牙槽骨吸收。
牙結石會機械性壓迫牙齦組織。鈣化的菌斑沉積在牙頸部或根面,導致牙齦萎縮和牙周袋形成。采用齦下刮治術去除深層結石,必要時輔以翻瓣手術消除牙周袋,可阻止牙縫進一步增寬。

咬合創傷加速牙周組織破壞。牙齒排列不齊或不良修復體造成異常咬合力,可能加重牙槽骨吸收。正畸治療調整咬合關系,或通過全冠修復改善牙齒形態,有助于穩定牙周組織。
日常維護需使用牙縫刷和沖牙器清潔鄰面。巴氏刷牙法配合含氟牙膏可有效控制菌斑,建議每3-6個月進行專業牙周維護。吸煙者需戒煙以改善牙齦微循環。

重度牙周炎可能出現牙齒移位,需及時進行夾板固定。若牙槽骨吸收超過根長2/3,可能需要拔牙后種植修復。出現持續性口臭或牙齒浮動感時應盡早就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