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發燒時需重點關注體溫監測、基礎疾病管理及并發癥預防。常見注意事項包括物理降溫、藥物合理使用、營養支持等,合并慢性病的老年患者需特別警惕病情變化。

物理降溫是發熱初期的關鍵措施。體溫低于38.5℃時可使用溫水擦浴,重點擦拭頸部、腋窩等大血管分布區域。冰袋冷敷需用毛巾包裹,避免直接接觸皮膚造成凍傷。退熱貼適用于前額等部位,但皮膚過敏者禁用。
藥物使用需嚴格遵循醫囑。對乙酰氨基酚是老年患者相對安全的退熱選擇,布洛芬可能增加心血管風險。存在肝腎功能不全者應調整劑量,避免聯合使用多種退熱藥物。服藥期間需監測血壓變化,尤其高血壓患者可能出現體位性低血壓。

營養支持應保證每日1500-2000毫升水分攝入。選擇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質食物如粥類、面片湯,適量補充優質蛋白如蒸蛋羹、豆腐。合并糖尿病患者需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可選用低升糖指數食物如燕麥、蕎麥。
基礎疾病管理要特別關注原有病情變化。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出現呼吸頻率加快需警惕肺部感染加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發熱伴隨胸悶、心悸應立即就醫。長期臥床者每2小時翻身拍背,預防墜積性肺炎。
并發癥預防需觀察意識狀態變化。出現嗜睡、煩躁等神經系統癥狀可能提示電解質紊亂或顱內感染。尿量減少伴下肢水腫需考慮腎功能受損。發熱超過3天不退或體溫反復超過39℃應及時就診。

老年患者發熱期間建議每日測量血壓、脈搏4次,記錄出入量。保持室內溫度24-26℃,濕度50%-60%。出現口唇紫紺、四肢冰冷等休克表現需立即送醫。








